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之友善篇—— 友善之光,照见古今
来源:展教部 | 作者:岳阳市博物馆 | 发布时间: 7天前 | 14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友善是温暖的春风,是人与人之间心的桥梁。在日常里,友善是耐心倾听,是真诚分享;在集体中,是互助协作,是和谐共处。它虽细微,却能凝聚力量,让生活更美好,让社会更温暖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动人的底色。

镜鉴心容:友善始于修己

7月16日,岳阳市博物馆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小客人。稚嫩的童声在展厅回荡,一双双清澈好奇的眼睛,在玻璃展柜前流连忘返。孩子们在唐宋铜镜前驻足,笑声清脆。这童真的笑脸,恰似一面面穿越千年的古镜,映照出古今相通的心语——友善之光,永不熄灭。

孩子们围着那精美的唐宋铜镜,以及那寓意吉祥的纹饰。讲解员嫣嫣老师娓娓道来:“古语有云,‘相由心生’。古人揽镜自照,不只是为了整理容颜仪表,更是在提醒自己,时时拂拭内心的尘埃,涵养一份和善温润的性情。”正如唐代贤相魏征所言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孩子们认真地点着头,仿佛这千年前的镜鉴之光,也照亮了他们心中向善的小小种子——原来,友善待人,首先源于内心的端正与美好,始于每日对自我的省察与雕琢。

陶俑低语:友善融于交流

步入桃花山唐墓展区,一组形象生动的瓷俑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。胡汉乐器相得益彰,形态各异却和谐共存。讲解员嫣嫣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:“看,这位朋友带着他们的音乐从西域远道而来;这位是我们汉族的乐师。胡汉乐师们在一起演奏,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呀!”胡汉乐工并肩的瓷俑无声述说着:当开放的心扉迎来不同的文化,当相异的音符在交流中共振,友善便如春风化雨,滋养着彼此,催生出超越地域的和谐乐章。这跨越时空的陶土见证,正是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因互鉴而丰富”的生动写照。


童心接力:友善照见未来

参观结束,孩子们的小手依依不舍地拂过展柜玻璃。博物馆的铜镜与瓷俑,这些沉默的讲述者,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找到了新的知音。孩子们带走的,不仅是历史的知识,更是那铜镜映照出的修心之道,是瓷俑传递的交流之智——友善,这古老而永恒的美德,在童心的沃土中悄然扎根,生长。

结语

 当友善的种子在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,当跨越千年的微笑在今日孩童脸上延续,我们便知道,这束照亮古今的人性光芒,必将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华。下一次当你走进博物馆,不妨也在那方古镜前驻足片刻,看看自己是否也带着一份愿意温暖他人的和煦笑意?

作为新时代的一员,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,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。走进博物馆,那些陈旧的书信、斑驳的青铜器、褪色的照片,无一不在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