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 陵 少 年 行
走进历史,传承文明
2025年7月13日上午九点,由共青团岳阳市委、岳阳楼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,共青团岳阳楼区委承办,岳阳楼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实施的巴陵少年行文明实践活动,带领岳阳楼区中小学学生代表走进岳阳市博物馆,开启“赓续历史文脉·青春志愿同行” 文化研学实践,以青春之眼探寻家乡历史根脉,用志愿行动传承文化星火。
一馆藏尽江湖事,双眸阅遍岳阳魂
博物馆讲解员与志愿者一同带领巴陵少年们踏入二楼展厅,以洞庭湖为脉络,串联起岳阳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文明轨迹。讲解员以岳阳楼为坐标原点,将范仲淹“先忧后乐”的情怀、屈原行吟泽畔的背影、三国赤壁的烽烟等历史碎片,编织成一幅立体画卷。同学们驻足于唐代青瓷舞女伎乐俑前,聆听乐伎手中的琵琶如何奏响盛唐气象;在明代岳州窑青釉罐旁,触摸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的瓷韵诗情。
巴陵少年们步入述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多元的一楼展厅,将视线拉回商周时期。面对夔龙纹铜鼎上神秘的兽面纹,讲解员娓娓道来:这件距今3000年的礼器,曾盛放过祭祀的牛羊,其铸造工艺折射出商代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的信仰密码。同学们轻抚展柜玻璃,仿佛能触到陶响球表面24个等腰三角形纹饰的温度——那是大溪文化时期先民为孩童制作的“声音玩具”,也是中国最早乐器的雏形。
在时光长廊里,讲解员以文物为钥匙,打开一扇扇记忆之门,让历史的温度在心中流淌。
少年声动巴陵馆,古物言通楚岳春
实践环节,巴陵少年化身“文化传声筒”,一位同学指着楚国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,模仿讲解员示范的语调,“它们用失蜡法铸造,铭文‘愠儿自乍铸其盏盂’,是主人留给后世的‘自荐信’。”另一组则聚焦饕餮纹铜罍,将商代“以酒祭祀”的礼仪,与青铜器上狰狞的兽面纹结合,讲述古人“沟通天地”的想象。
志愿者从旁指导:“仪态要如铜鼎般沉稳,语言要似洞庭水般灵动”。同学们在试讲中逐渐领悟:文物不是冰冷的器物,而是会'说话'的历史证人。
当少年的声线与青铜器的铜绿相遇,那些沉睡的纹饰开始舒展,那些凝固的铭文逐渐苏醒。他们终于懂得,巴陵大地的每一件文物,都是刻着密码的时光胶囊,而自己,正是打开胶囊的钥匙,让楚地的烟火气、洞庭湖的潮声,顺着青春的声浪,漫过古今。
展柜前宣讲声起,青春在文物旁定格
活动尾声,宣讲环节将全场氛围推向高潮。志愿者代表以《双厅回响》为题,串联起两展厅的精华:从七星墩遗址的陶响球到岳阳楼的诗文碑刻,从商代青铜礼器的庄严到唐代乐伎的欢歌,勾勒出岳阳“山、水、楼、文”的独特基因。
地 址:岳阳市南湖新区龙舟路13-14号
参观服务:0730-2989258
办公业务:0730-2989276
岳阳市博物馆地处岳阳市南湖风景区,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,属地方综合类博物馆、国家二级博物馆......【更多】